永远的七仙女严凤英:一生为艺术献身却下场悲惨,到底是错哪里了
2025-04-26 01:44:48
陈果夫 3 在国民党官僚中,陈果夫算是比较清廉的,居然无钱治病
作者:杨帆
第二天,即1950年8月5日,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接替原中央党部职权,挂牌办公。这样,自1926年以来,第一次没有陈氏兄弟参与的国民党中央机构开始运转。
当然,这些对留在台湾的陈果夫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家庭经济危机。早在抗战后期,陈果夫的肺便已溃烂,只好在后背穿孔,每天从穿孔处排脓。赴台前夕,病情加重,背后炎症流脓不止,遍请台、港名医会诊,病情一度得到控制。但他所患的肺结核与肋膜炎以及后来并发的喉结核等,都需要高昂的医药费,有些药甚至需要到国外才能买到。以前权高位重,一切问题都好解决,如今时过境迁,医药费都是靠陈立夫和朋友接济,如今立夫已走,经济的窘迫可想而知。
在国民党官僚中,陈果夫算是比较清廉的,多年来除了薪水,他没有什么额外收入。有一年农业银行请他题词,他写道:“一文不取谓之清,深思熟虑谓之慎,刻苦耐劳谓之勤,注意时效谓之敏。”在国民党上层,讲求慎、勤、敏的虽不乏其人,而像陈果夫那样“清”的人并不多见。
赴台之初,农业银行看在老董事长的面子上,为照顾陈果夫看病之用,借给陈果夫一辆小车。后来农业银行被裁撤,车子陈果夫虽继续用着,但购买汽油成了问题。开始时陈果夫自视清高,不肯仰人鼻息,后来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不得不放下架子,给交通银行总经理赵棣华写了一封信,提出发给自己兼职董事车马费的要求。赵棣华多年为陈果夫部下,素知他的为人,知道他若非困苦不堪,绝不会舍面求人,于是亲自将车马费送到府上,同时通过台湾国民大会秘书长洪兰友将陈果夫的窘状转告蒋介石。
蒋介石得知陈果夫的情况后,似乎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多年来“二陈”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而蒋介石只是在政治上逼“二陈”交出权力,并不想置其于死地。同时也为了安慰一下那些被一脚踢开的老部下,蒋介石当即批给陈果夫5000元作为医药费,另外,又特批了一笔费用,作为陈果夫日常的生活补助,陈果夫总算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
10月29日是陈果夫59岁生日,持续一个多月的咳血刚刚有所缓解,蒋介石便在这天与蒋经国来医院给陈果夫祝寿,令陈果夫大出意外。蒋介石详细询问了陈果夫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听说主要以中医治疗后,蒋介石劝说“还是西医可靠”,表现出一片关切之情。临走时又嘱咐道:“果夫啊,你安心养病吧,其他事情就不要去想了。经济上有什么问题,你直接告诉我。”
为了方便治疗,1951年1月,陈果夫由台中迁往台北,住在台北青田街一幢公寓里。这里医疗条件好,看病取药都比较方便,但此时陈果夫已病入膏肓,怕是任何治疗都将无力回天了。
凄清中人生落幕
住到台北后,看病拿药是比以前方便许多,但陈果夫却感到很不习惯。在台中可以随时找朋友聊聊天,发发牢骚,宣泄一下心中的郁闷。在台北就大不一样了,毕竟这里是蒋介石的地盘,到处都有耳目,稍有不慎便会传到蒋介石的耳中。所以台北的生活,让陈果夫感到非常压抑。有次一个老朋友从台中来看望他,当陈果夫说到自己在台北的压抑时,那位朋友说:“在台中天高……”陈果夫马上接着说:“皇帝远。”说完两人会心地大笑起来。
由于陈果夫的亲友大多住在台中,往来不像以前那样方便,所以更多的时候家里只有陈果夫与夫人朱明面面相对。
陈果夫与朱明是原配夫妻,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与官员中,像陈果夫这样从一而终不娶偏房不纳妾的可谓少之又少。同何应钦夫妇一样,陈果夫夫妇也没有子嗣,但与何应钦不同的是,何应钦从一而终的婚姻是新式婚姻,陈果夫的婚姻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两人在入洞房前互不相识。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与官员中,发迹之后未抛弃旧式婚姻中糟糠之妻的几乎没有第二人。
陈果夫虽受到新思潮的熏陶,对旧式婚姻十分不满,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经过一番踌躇之后接受了父母的安排,但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女方要入校读书;二是要放足。
朱明比陈果夫小一岁,出生于吴兴县荻港镇,是家中长女。其父朱五楼是湖州商界富豪、上海福康钱庄的创始人。由于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加之受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当时17岁的朱明只是简单认识几个字。陈果夫提出让朱明上学的要求,使朱明喜出望外。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朱明进入启明女校后学习勤奋刻苦,加之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
1914年,朱明结束了5年的学习生活,与陈果夫正式成婚。虽然婚前两人一直未曾见面,更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但婚后相处和谐,感情弥笃。陈家在吴兴虽“声名显赫”,但经济并不宽裕,朱明自幼养尊处优,过惯了富裕生活,到陈家后有很多不适应。但她从未有过怨言,而是尊敬长辈,孝敬公婆,爱护弟妹,把陈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朱明对陈果夫的照料更是细致入微。多年以来陈果夫体弱多病,长年缠绵病榻,朱明煎汤熬药,照顾饮食,操持家务,“数十年如一日,未尝假手于人”。每每提及夫人,陈果夫都心怀恩爱与感激之情。
朱明早年还曾典卖首饰,资助革命。护法期间,陈果夫在上海开展工作,朱明“尝津津乐道曾亲与秘密传讯等任务,意气甚豪,不让须眉”。后来陈果夫地位升高,朱明从不干预丈夫的政务。她的默默无闻,也是国民党高层官僚家庭中并不多见的。
陈氏夫妇一直没有生育,早在1926年,陈果夫的二妹陈敬夫将女儿过继给他,取名陈泽宝。后来陈泽宝出嫁,其夫沈华祝在台湾读完大学后到美国深造,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后,便在伊利诺州的卡特比突柴油机公司担任工程师,陈泽宝随夫前往美国,并加入了美国籍。
陈果夫夫妇还有一个干女儿,名叫朱月琴。朱月琴是抗战时期陈氏夫妇在重庆时的女佣,后来跟随陈氏夫妇到了台湾。朱月琴多年来尽心在陈家帮佣,使陈果夫夫妇心怀感激。后来朱月琴找男朋友时,陈果夫意味深长地劝她说:“我看还是商界的人好,政界的人不可靠。”于是,朱月琴嫁给一位在台湾和美国两处开珠宝店的商人。朱月琴出嫁的时候,陈果夫夫妇认她做了干女儿,使她有了娘家,新郎觉得非常有面子。后来朱月琴跟随丈夫定居美国。
由于陈果夫没有儿子,其父陈其业做主,将陈立夫的长子陈泽安过继给陈果夫为嗣。陈泽安在台湾念完大学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获园艺专业水果学硕士学位,又在新罕姆息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几个大学任教。
尽管先后过继、收养了一儿二女,但陈果夫的家中仍人丁不旺,尤其在台北的日子,家中常常整日冷清落寞。夏天来临的时候,陈果夫的日子更加难熬。台北是一个盆地,海风难以吹进,比台中要炎热许多,而且空气湿度很大。陈果夫渐渐感到支撑不住,每天只能起床一个小时,无力支持更多的时间。而且整天咳嗽不止,体温一直在38℃左右,低烧不退。他似乎已经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强撑病体开始给蒋介石写“诤谏之文”。
逃台以后,尽管陈果夫已成为“历史罪人”被打入冷宫,但他一直关注着台湾的政局,关心着国民党的前途,他决心在离世前把自己对国民党,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意见集中起来,写一篇“诤谏之文”,派人呈交蒋介石。一方面表达自己的诤言,一方面表明自己对蒋介石的忠诚。
蒋介石收到陈果夫的“诤谏之文”,不无感慨。他其实从未怀疑过陈果夫对国民党及他本人的忠诚。考虑到陈果夫多年来对他的忠心耿耿,心里对他的感情不待言说。便先后数次前往探视,安慰陈果夫安心养病,不要考虑其他。
难熬的夏天快要接近尾声时,医生宣布了陈果夫的病情进展:其结核菌已经由左肺侵入右肺,并由右肺进入血管,再蔓延至脑后,陈果夫已经处于生命垂危时期。8月25日上午,陈果夫的体温骤然升高,呓语不断,进入昏迷状态。下午4时52分,陈果夫溘然长逝,享年59岁。
陈果夫父亲陈其业得知儿子死讯后,不顾家人劝阻,执意从台中赶到台北为儿子护丧,老人看到儿子遗容后放声大哭。陈其业时年81岁,老年丧子,其悲痛心情可想而知。而陈立夫远在美国,得不到蒋介石许可,不敢贸然返台,只能独处异乡洒泪遥祭,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陈果夫逝世后,蒋介石曾先后两次到存放遗体的极乐殡仪馆吊唁,他望着陈果夫的遗体,表情悲哀沉痛,几度鞠躬,离开殡仪馆后仍沉痛不已,半晌无言,直到坐进车里,才满怀悲伤地对随从人员说:“果夫还年轻,他不该这么早就走啊!”回到办公室,蒋介石提笔写下“痛失元良”几个大字,作为挽额,派人送到了殡仪馆。
其他一些党政要员,甚至包括陈果夫的一些政敌,也都跟着蒋介石来称赞陈果夫,称赞他是“标准党人,是北伐到迁台之前的中心人物”,“在党内确有其组织的天才和领导的高度智慧,非常人所能及”等等。总之,陈果夫死后,生前所有攻讦都变成了褒扬。
9月15日,蒋介石亲自颁布了“褒扬令”,称陈果夫“资性弘毅,志行纯笃,缵承革命家风,效忠三民主义,越四十年如一日”。蒋介石还下令为其出版了《陈果夫先生全集》,收录了陈果夫一生所著的有关教育文化、政治经济、礼俗、生活回忆、医药卫生、杂著等六个方面的文章,近200万字,以表纪念。
陈果夫的墓地选在台北市郊观音山西云寺右侧的一块山地上,这里环境清幽,景色秀美。陈果夫生前曾希望死后能回到故乡浙江吴兴,他在那首《故乡》诗里,寄托了浓浓的乡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我希望我的故乡,山河无恙;我希望我的故乡,人文发扬;我希望我的故乡,腥膻洗净,从此无人敢侵略;我希望我的故乡,爱我如慈母,不让我漂泊他乡,我爱我的故乡,我永远不愿离开我的故乡。”然而,涛涛大海隔断了他的故乡之恋,他被永远留在了这片异乡的土地上。
1951年11月4日,陈果夫的棺木在观音山墓地安然下葬。
在当年鼎盛一时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孔祥熙、宋子文去了美国,只有陈氏兄弟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如今却落得一死一逐,这大概是二陈从未想到过的结局。
2025-04-26 01:44:48
2025-04-26 01:42:34
2025-04-26 01:40:19
2025-04-26 01:38:05
2025-04-26 01:35:49
2025-04-26 01:33:38
2025-04-25 20:06:15
2025-04-25 20:04:00
2025-04-25 20:01:46
2025-04-25 19:59:31
2025-04-25 19:57:16
2025-04-25 19:55:01
2025-04-25 19:52:48
2025-04-25 19:50:32
2025-04-25 19:48:19
2025-04-25 19:46:03
2025-04-25 14:16:52
2025-04-25 14:14:37
2025-04-25 14:12:22
2025-04-25 1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