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诺坎普奇迹夜,你怎能不爱“这该死的足球”?
2025-04-25 20:06:15
一个人开始变成熟的6种迹象
很多人认为,真正的成熟,不过是被世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灭。真正的成熟,应该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有人在小红书或者知乎关注了我,看了我的内容,都说我是个成熟有主见的女孩子,甚至觉得我很厉害。
其实,我觉得我并不算成熟,而是慢慢向成熟靠近而已。此前的我,没有主见,会自我怀疑;没有边界感,盲目热心肠;热衷于三分钟热度,什么都想学一点;害怕合群,也害怕孤独......
你们经历过的烦恼和挫折,我一样不少的经历过。
今天就成熟这个话题,分享一些成熟的迹象和特质,希望看完之后,对你们有一定的帮助,取其精华,努力成长。
01
所谓生活,自己才是主角
上个周末,我跟我的一个大学关系很好的宿友相约见面了,吃喝玩乐很开心。到约会的尾声了,她接了一个电话,心情明显不好起来。
找了个安静的咖啡店,坐了下来,她开始吐槽了她的感情。她说,她会很注意男朋友的感受,小心翼翼的万般讨好,患得患失,害怕对方离开。她说她已经活的不像之前的她,开始变得自卑了。
我听着,没有发表过多的意见,没有劝分劝和,也不太会安慰人,只是作为一个好朋友给一点真诚的意见。我说,如果一段感情真的已经让你怀疑自己,丢了自己,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
多在乎自己的感受,多关注自己,这个听起来有点自私,但是如果能达到这种状态,生活起来更加舒服,活的也更加洒脱。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先爱己后而爱人。你的生活由你做主,不需依赖他人得以生存,也不要听信他人的流言蜚语,不活在别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里,明确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向上而又积极。
02
世界上90%的东西都没用处
去年疫情的时候,副业的地位变得极为重要,我也开始捣鼓着,发掘着。
继续发扬着大学时期那种“什么都会一点”的特质。听说自媒体很有潜力,去做了抖音、头条、小红书、也去做了知乎,后来还把自己的文章更新到公众号,哪个平台都懂一点,哪个平台都讲究合理分配时间,以至于力不从心。
其实,我们看过的、听过的、甚至学过的东西,其中高达90%都对我们自己没啥用处。
我们每天都热衷: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但是我们接触到的奇怪知识,很多都只会消耗我们的注意力,没啥实际用处。
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八卦且劲爆的信息,被嚼烂的干货,割韭菜的网课让我们眼花缭乱,如果大脑不会分辨吸收,最后只能落得“时间都去哪了”的下场,看似很充实,却什么都没学到。
不只是信息、技能,物品也是如此。
此前的我,很容易被各种物品的颜值所吸引,是个妥妥颜值主义,看到好看的衣服、好看的包包、好看的饰品......都会买回来。
最后,很多东西都只穿一回或只用一回,就开始堆积起来积灰了,甚至有一些都完全没有用过,钱好像是大风刮来的,心疼却不少用。
吃过的教训,看过的经验,发现绝大多数的选择都不是必要的,与其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还不如简化生活,专注10%,会比会一点90%更有意义。
03
不自我设限,不自我质疑
我其实有成功的能力,然而因为我不相信自己能行,于是我花了太多的时间来质疑自己,最后以至于我什么都没做。这是大多数人面对未来,面对选择常用的心理活动。
“自我设限”,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走出那个圈子。
你不试试看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从小我就是个很胆怯的人,总感觉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不可以做到。
别人做自媒体,副业月入过万,活的轻松自在,到自己这里就不行了。其实,就拿小红书来说,我之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过,但数据不行,放弃了。
后来才铁定了心去摸索小红书的社区规则,每日刷小红书爆款笔记,去拆解分析别人的爆文是如何选题的,结构是如何。后来慢慢尝试,虽说不算是大成功,也有几万粉丝,一个月能接几个广告,月入小几千是没问题。
我们人,就是这样,面对陌生的事情,害怕的事物,心里总是忍不住给自己设限。但是当我们踏出第一步,行动起来,坚持下去,回首发现,曾经以为困难的事情,其实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04
成熟的标志是温柔
越成熟,你会发现世界越大,你越能接受世界的多元,越能接纳人生的困苦痛楚,于是就开始变得温柔起来。
人之所以刻薄、偏激,甚至幼稚,恰恰是无法用自己的认知去接纳生命中的磨难,或是和自己三观不合的人群。
年少的时候,我们失恋,会心里委屈且抱怨对方,也会有不甘心的时候,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为什么最后落得个一拍两散的下场。
跟朋友闹掰,可能会跟他们争论,打破砂锅问到底,争个谁对谁错,以至于完全撕破脸。甚至跟另外的好友,吐槽分手好友的糗事,说足对方的坏话。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心智的成熟,后来我们变得温柔了很多。分手,要体面,对方要走,那就绝对不挽留,温柔的送对方离开。吵架,闹掰,道不同不相为谋,越长大越没有朋友,坦然接受失去朋友,但好朋友还会有的事实。
成熟是温柔,但温柔不是目的,而是我们的人生地图越来越开阔的结果。
05
变得有边界感
在《生活家》这部剧中,女主角邱冬娜是个没有边界感的女孩,她喜欢“多管闲事“,但她的无边界感,却让她活的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甚至让人感觉很温暖,也从此收获工作和爱情。
但毕竟生活不是电视剧,现实中如果边界意识太差的话,很多人都会把你当软柿子捏,边界被侵犯,而浑然不知。
很多人的界限模糊,底线不明确,不是因为善良不忍心拒绝别人,而是害怕他们自己不被认可,不被接纳,说白了,不拒绝别人是害怕别人拒绝自己。
别人找借钱,恨不得立马把生活费大方的借给对方,别人让加班完成别的同事该完成的工作,也坦然接受......这类人把乐于助人,自己吃亏发挥到极致,是个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一个没有自我尊重和价值感的人,你脾气再好,帮别人再多,也只能收到一张张“好人卡”,而很难赢得其他人真正的尊重和关注。
如何建立自己的边界感。
首先,弄清自己的底线到底在哪特别重要。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你就没有办法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的互动中设定边界。自己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能承受的底线额度是多少,尤其重要。
其次,认识边界被侵犯的信号也很重要。心理学家Gionta发现,如果你产生了以下两种感受,那就说明别人打破了你的边界。这两种信号灯感受是:不舒服和愤恨不满。当自己不舒服和愤恨,就必须把自己的信号亮出来。
Gionta认为,“害怕,罪恶感和自我怀疑”是我们边界感模糊的元凶,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敢于说不很重要。
06
越来越孤独,但享受独处
越来越成熟,会渐渐接受一个现实:每个人生来都是孤单的。有时候,比起三五成群,我更愿意安安静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遵循自己的计划,享受自己的空间,习惯一个人去面对事情。
读书的时候,我会以为人脉很重要,所以一进入大学,就开始跟班上的同学熟悉,跟师兄师姐走动,拼了命要加入学生会,一定要争取做班干部......同学聚餐,部门聚餐,社团聚会,能去就一定去。
微信里加满各种一面之缘的人,想着以后有事情能联系得上帮忙。那时,以为没有朋友是可悲,是孤独的,是会被嘲笑的。
列表的好友很多,但是能真正称得上好朋友的才寥寥无几。特别出来实习之后,之前玩的比较好的朋友也各奔东西,拉黑的也不在少数。
前段时间跟认识12年的闺蜜绝交以后,沮丧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这辈子没有朋友了。
伤心到跟父母通了电话,他们安慰我,人越长大越孤独,平常心对待就好,你还年轻,朋友以后一定会有的。
现在过去了好久,我也还是没朋友,也还是一个人,但是我已经没有感觉到孤独了,一个人,可以全身心做自己的事情,看电影、做美食、看看书、写写文章,感觉比有朋友的时候,更充实。
以上,共勉。
作者:方脸。自媒体副业人,专注于自媒体运营、个人成长。
2025-04-25 20:06:15
2025-04-25 20:04:00
2025-04-25 20:01:46
2025-04-25 19:59:31
2025-04-25 19:57:16
2025-04-25 19:55:01
2025-04-25 19:52:48
2025-04-25 19:50:32
2025-04-25 19:48:19
2025-04-25 19:46:03
2025-04-25 14:16:52
2025-04-25 14:14:37
2025-04-25 14:12:22
2025-04-25 14:10:07
2025-04-25 14:07:53
2025-04-25 14:05:38
2025-04-25 14:03:23
2025-04-25 14:01:08
2025-04-25 13:58:53
2025-04-25 13: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