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墓到底在哪里?此地政府修公路挖出一古墓,引轩然大波
2024-11-18 14:44:11
民国军阀之四川董宋珩
民国时期,四川是全国军阀混战最多的省份,所以出现了大大小小很多军阀,比如我们熟悉的刘湘、刘文辉、杨森等,他们都属于四川的大军阀。可是除了这些大军阀以外,还有一些小军阀,当时在四川的军界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说起董宋珩可能很少人知道,在历史中的记载也很少,他只是四川军界的一个普通角色,比不上刘湘的影响力。但是在解放军解放四川的时候,董宋珩成功策反国民党十六兵团起义,给了解放军很大的帮助,也让四川百姓避免一场恶战。
1891年,董宋珩出生于四川蒲江,董宋珩的父亲是一家糕点店的雇工,董宋珩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董宋珩父亲去世以后,本来就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母亲只好改嫁给别人,这样她们母子才能存活。母亲改嫁到仁寿县的一户人家,董宋珩的继父虽然也不富有,但是对董宋珩挺好的,该给的教育都给了。
继父把董宋珩送到私塾读书,董宋珩非常用心,成绩也非常好,但是因为家里穷,继父也很难长期供他读书。幸好周围的亲戚看董宋珩聪明,就都愿意资助他读书,在亲戚们的帮助下,董宋珩顺利的读完小学和中学。
在中学毕业以后,董宋珩有了从军的想法,他先考入了成都陆军学堂,后来因为成绩优异,又被送往保定军官学校就读,成为一个军事高材生。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全国到处都在起兵反袁,在这种大环境下,董宋珩参与了反袁活动。在一次秘密活动中,董宋珩被北洋政府抓住,押回了四川关押,后来通过关系放了出来。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组建了护国军,宣布发动反袁的护国战争。熊克武之前是重庆镇守使,在“二次革命”中起兵反袁,被袁世凯打败后,逃离了四川。护国战争爆发的时候,熊克武在蔡锷的帮助下,召集旧部反攻四川,董宋珩加入了熊克武的部队,担任连长的职务。
护国战争胜利以后,董宋珩所在的部队被刘存厚改编,从此成了刘存厚的部下,董宋珩的营长是孙震,董宋珩任然当连长。
1918年5月,刘存厚的部队扩编,孙震当上了团长,董宋珩也升为营长。
1920年,刘存厚在和熊克武的战斗中战败,田颂尧趁机脱离了刘存厚,改为靖川军第一路军,自己担任总司令。后来田颂尧改任为师长,孙震为旅长,董宋珩升为上校团长。
1926年初,董宋珩率兵到中坝镇剿匪,把占据中坝镇的两个大土匪,肖少武和白云一伙,赶到了甘肃境内。然后董宋珩又率兵去安县剿匪,他派了八百个士兵驻守在西屏场,负责维护当地治安,不久以后董宋珩升为少将旅长。
1928年夏天,董宋珩在江、漳两县,动用了四千多人,修建了绵阳到中坝四十公里长的公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交通。
当时四川的省主席刘文辉,用卖官、卖寺庙等方式收集军饷。董宋珩下令江油地区的部分寺庙不许卖,还花钱维修了寺庙周围的环境,让不少和尚有了安身之所,当地的和尚称他为“董太师”。
1931年,董宋珩升为中将师长,成为川军的高级将领。
1932年,刘湘和刘文辉在四川反动了,当时四川最大的内战,田颂尧选择站在刘湘一边,和刘文辉发生了省门之战。董宋珩劝孙震主和,不要参与内战,让四川少受到战乱。刘文辉知道了董宋珩是主和派,就想收买董宋珩,虽然董宋珩不想打仗,但是他也没有想过背叛孙震,所以就拒绝了刘文辉的拉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董宋珩跟随孙震出川抗日,担任副军长的职务。在山西抗日的时候,董宋珩经常请八路军的干部,到自己部队讲游击战的知识。
1938年5月,董宋珩的部队调往河南信阳,董宋珩因为在前线指挥战斗受伤了,手下的官兵劝他回四川养伤。董宋珩说日本人还没有赶走,他怎么好意思回到四川,不被四川百姓耻笑。
1939年,董宋珩担任第二十二集团军福总司令,一直在抗日的前线。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二十二集团军改为第五绥靖区,董宋珩担任副主任。
1948年,董宋珩担任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当时董宋珩并没有兵权。
孙元良是孙震的侄子,在孙震的推荐下,蒋介石让孙元良担任十六兵团总司令。但是在淮海战役中,孙元良的十六兵团被解放军消灭,孙元良带着四百名官兵,绕道河南逃到了武汉。
在孙震的帮助下,重建了十六兵团,并且派到四川驻防。
当时董宋珩一直担任虚职,就说自己身体不好,回到成都居住,一种半退休的状态。
当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在四川的很多国民党官兵有了厌战的情绪,希望有人带他们起义。十六兵团副总司令曾甦元,就把董宋珩请回到部队,让他劝孙震起义。
董宋珩到绵阳找到了孙震,把官兵们想起义的事情告诉了他,孙震知道蒋介石已经彻底败了,但是他的妻儿都被蒋介石送到台湾去了,他不能参加起义。虽然孙震没有同意起义,但是他还是找了个理由离开四川,部队的事情他不管了。
孙元良属于蒋介石的嫡系,也是董宋珩发动起义的最大障碍,当时孙元良听说董宋珩准备起义,就计划摆鸿门宴抓住董宋珩。
可是董宋珩已经提前动手了,他把绥靖公署搬到什邡,把十六兵团的两个军也撤到什邡,然后让十六兵团副司令曾甦元写信给孙元良。当孙元良接到这封信以后,知道部队自己控制不住了,最后逃到了台湾。
1949年12月,董宋珩和曾甦元宣布和平起义,率领六万士兵,接受解放军的改编,董宋珩的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第十六兵团,董宋珩担任司令员,曾甦元担任副司令员。
当时国民党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在四川带部队和解放军打游击,董宋珩的起义,也使赵洪文国的部队没有了靠山,最后赵洪文国的部队也被解放军消灭。
1954年,董宋珩去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在会议期间,董宋珩突然心肌梗塞,被送往医院救治,可是最终还是去世。
董宋珩死后埋葬在八宝山,终年六十三岁。
2024-11-18 14:44:11
2024-11-18 14:41:56
2024-11-18 14:39:42
2024-11-17 13:44:58
2024-11-17 13:42:43
2024-11-17 13:40:28
2024-11-17 13:38:14
2024-11-17 13:35:59
2024-11-17 13:33:44
2024-11-17 13:31:29
2024-11-17 13:29:14
2024-11-17 13:26:59
2024-11-17 13:24:45
2024-11-16 18:10:26
2024-11-16 18:08:12
2024-11-16 18:05:57
2024-11-16 18:03:42
2024-11-16 18:01:27
2024-11-16 17:59:13
2024-11-16 1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