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本经典军旅言情小说:强推《白色橄榄树》,国家与你,我皆不负
2024-11-17 13:40:28
36种古代女子发型总汇(2)
第十三:凌云髻
唐 代妇女的一种高耸的发髻。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桂宫》:“ 丽华 被素袿裳,梳凌云髻。”
第十四:丱(guan)发
丱发为儿童或未婚少女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股,对称系结成两大椎,分置于头顶两侧,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发。使其自然垂下。其形似“丱”字,故名。其形式是先将发中分,于头的两侧各盘扎一髻,并于髻中各引出一绺头发自然垂下。唐康骈《剧谈录》:“忽一日,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彩绣衣,垂双髻,无簪珥之饰,容色婉娩,逈出于众,从以二女冠三小仆,皆丱发黄衫,端丽无比。”可见 发为少年男女或童仆等人所常梳的一种发式。据传在秦汉或更早时期已开始流行丱发。
第十五:惊鹄髻
惊鹄髻始于曹魏宫中,到隋唐盛行不衰,其形状是飞鸟展翅欲飞的瞬间形态。
第十六:飞天髻
古代妇女发式,又叫“飞天紒”。是一种三环高髻,始于南北朝。《宋书·五行志》:“宋文帝元嘉六年(429),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髻直向上,谓之‘飞天紒’,始自东府,流被民庶。”其形是先将头发分三分,每分用丝绦缚住,向上盘卷成环状。出自宋文帝宫中,传至民间,后一直流行于宋、明各朝。
第十七:单螺
古代妇女发式,形似螺壳的发髻。白居易《绣阿弥佛赞》:“金身螺髻,玉毫绀目”。本为佛顶之髻,是指顶中梳单螺髻而言。这种发式在初唐时盛行于宫廷,后在士庶女子中也流行。当时昆仑奴亦是梳这种髻式,至宋、明时期,仍有这种发式。
第十八:双丫髻
双丫髻是双挂式中最常见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侧,再梳结成髻,置于头顶两侧。前额外负担多饰有垂发,俗称刘海,一般多用于侍婢丫环。 双挂髻其梳编法是将发从头顶平分两股。结成髻或鬟,垂挂于两侧,额前饰有垂发。据〈丹铅录〉记载:“北齐后宫之服,女官八品、偏垂发。(注云:垂发,覆目也,盖夷中少女之饰,其四垂短发仅覆眉目,而顶心长发,绕为卧髻,宋人词所谓鬓垂偏荷叶也。今世犹有之”)亦类似这种发式。
古代少女发髯名。宋代少女一般以梳双髻为多,即在头上或在额旁梳成两个小鬟。宋代黄庭坚有:“学绾双鬟年纪小”和“云鬟垂两耳”诗句。宋代晏几道诗有:“垂螺拂黛清歌女”、“犹绾双螺”,其他如“两两青螺绾额旁”、“双螺未合”,以及吕滨老诗:“起来重绾双罗髻”等,都是形容还未到梳成发髻时的少女发饰形式。
第十九:飞仙髻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始见于汉代,其式绾发于顶,呈飞动状。
据《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
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这些皆属高鬟式。
第二十:架子头
随着满族妇女发式的不断复杂化,其头式也逐渐的多了起来。架子头发式便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因在髻中衬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称“架子头”。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这种“架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摘下钿子,便是平时的打扮。但戴荆子的抓髻式发式是用本人的头发梳理而成,分量重的首饰根本戴不上去,只能插几朵鲜花、绒花等分量较轻的装饰性物品戴,限制了头饰的大量使用。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经济的繁荣,满族妇女的传统发式也开始出现了由小到大的变化,由实用型向审美型发展。
清中叶,是历史上称“乾隆盛世”的黄金年代。在此期问,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首饰制作工艺亦不例外。各种选用名贵材料制成的簪、钗、流苏、头花等首饰被源源不断地,牛产出来,这些做工精湛、式样新奇的首饰,极大地刺激了满族妇女追求美饰的心理。但要将这些金、银、珠、翠、宝石等珍贵材料制成的首饰戴在头上,分量相当可观,低垂的几乎于耳根齐的两把头就显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为了将这些华美的首饰戴卜去,一种新的梳头工具——发架应运而生。发架有木制的.有铁丝拧成的,样子形如眼镜架(一),梳头时,把头唪固定后,再把发架横放在头顶,用左右两把头发交叉与发架绾紧。中间用一横型长簪——扁方固定,然后用簪、钗、疙瘩针等长挺首饰把发梢与碎发固定牢,这样戴什么样的首饰都挺得住了。将头发盘结在架子上时,也常常因为头发不够多而需要充填上许多假发,使发式成为扁平型,双架或双角垂于两鬓间,脑后垂下一个似燕尾般的长发,清得硕亭《草珠一串》诗云:“头名架子太荒唐,脑后双垂一尺长”。诗下自注:“近时妇女,以双架插发际,绾发如双角形。曰架子头。”
架子头在梳理时比较复杂,要放发架,将头发分扎两把,左右互缠,插簪戴首饰等,所以在满族的富贵人家一般都有伺候梳头的“妈妈哩”。但满族妇女讲究自己动手梳妆,都以自己会梳架子头为荣。如果谁梳不好自己的头,就会受到长辈的责骂和周围人的嘲笑。至于伺候梳头的“妈妈哩”,不过是只管拿拿镜子,递梳篦,收拾梳头用具什么的。满族妇女那艳丽夺目的架子头,其梳理往往都是出自本人,即使皇宫妃嫔也不例外。北京故宫保存的道光朝《曼宁行乐图》中的妃嫔贵妇们的发式即是这种架子头。从图上看,陪同曼宁行乐于花园中的三位女子,每人头上都插戴着许多首饰和应时的鲜j花,两把头依然结实、稳固,高低适中。发架起到了不小的平衡作用。两把头后面及耳后垂发,梳理成扁平的燕尾。末端用发带束起,微微上翘。整个头型看去,像个待飞的燕子。年轻人梳架子头,要多戴艳丽的首饰,显出青春活泼的朝气。老年人梳架子头,首饰要选择质地高贵的,从而更加体现出端庄、富贵。头上梳架子头,又插戴大量首饰,走起路来多了份节奏感,不但要保持上身直立收腹,还不容头部、脖颈大幅度地随意转动,有助于封建社会淑女形象的塑造。但梳此发式的均是上层妇女,普通民女则多把头发绾至头顶盘髻为尚。
第二十一:一字头
第二十二:双螺
双螺髻:明代双螺髻,其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时称“把子”,是江南女子偏爱的一种简便大方的发式,尤其是丫环梳理此髻者较多,其髻式丰富、多变,且流行于民间女子。
双螺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盘结双叠于两顶角,亦名“双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画》亦有这类发型,螺髻清晰秀雅。
第二十三:高雅髻
第二十四:随云髻
“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据《国宪家猷》记载:“陈宫梳随云髻。”这种发式生动灵转,颇为仕女所好。
2024-11-17 13:40:28
2024-11-17 13:38:14
2024-11-17 13:35:59
2024-11-17 13:33:44
2024-11-17 13:31:29
2024-11-17 13:29:14
2024-11-17 13:26:59
2024-11-17 13:24:45
2024-11-16 18:10:26
2024-11-16 18:08:12
2024-11-16 18:05:57
2024-11-16 18:03:42
2024-11-16 18:01:27
2024-11-16 17:59:13
2024-11-16 17:56:58
2024-11-16 17:54:43
2024-11-16 17:52:28
2024-11-16 10:48:43
2024-11-16 10: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