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红茶菌”的神秘面纱
2023-12-08 18:26:36
日本最大的财阀-三井财阀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
篇幅较长,建议耐心阅读。
说起在日本最大的财阀,当属三井财阀了,它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可以说日本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三井。现在的三井财团虽几经沉浮,但现在依然是富可敌国的“隐形王国”。
三井所涉及的企业有:日本制粉、化学工业、日本制纸、三井物产、丰田汽车、三井住友银行、三越伊势丹、札幌啤酒、三井丸红液化气、三井生命保险、三井食品、TBS、三井制糖、昭和飞行机工业、东芝、三越、IHI、富士胶卷、西日本电线等等,还有很多行业和领域。据有关数据显示,三井财团的总资产突破20万亿人民币!
就是这个日本最大的财阀是如何发展壮大的?都经历过怎样的辉煌和悲惨的境地?下面就来扒一扒三井财阀的前世今生。
三井家的历史
三井家的祖先据说是平安时代的关白太政大臣藤原道长,但没有确切的历史考据。据说道长的第6子长家的后人,第5氏子孙的藤原右马之助信生,在平安末期的1100年左右离开京都,迁到了近江,并废弃了藤原的姓氏,改姓三井。
而“三井”这一姓氏的由来,据说是信生在视察琵琶湖的领地时,发现了3口井,里面还有金银珠宝,为了庆祝这一喜事,改姓三井。
信生作为地方官赴任并定居在近江地区,同时也成为了武士。信生的第12代子孙三井出羽守乘定没有子嗣,因当时三井家侍奉守护源氏一族的守卫大名——六角佐佐木,就从大名家得到了一个养子,取名三井备中守高久。从此在高久之后,三井家的子孙名字中都带有一个“高”字。
三井家位于近江的故居
后来,高久定居在琵琶湖以东鲶江的城郭里,到了高久的第5代子孙——三井越后守高安的时期,正值织田信长剑指天下的战国时代,信长为了攻打京城,也顺带攻打了近江一带,六角家的各城郭也相继沦陷,自此六角家灭亡。
失去了主家的三井一家从近江逃亡到了伊势地区(今三重县、奈良县一带),之后三井家就一直在津、松阪附近流浪,最后定居在松阪附近的安之岛,后来高安也死于此地。这个高安正是三井集团的祖辈——三井高利的爷爷,因此也被成为三井家的“元祖”。
松阪这座城是由原来信长的家臣、后来又侍奉秀吉的蒲生氏乡一手建立起来的。高安的儿子——三井则兵卫高俊舍弃了武士的身份,成为松阪城一个普通的“村民”,并在松阪开始经营起了当铺、贩卖酒和味增的生意。
酒家的名字“越后殿的酒屋”来源于高俊的父亲·高安的官职名称“越后守”。这也是后来三井高利的“越后屋”的起源,并从“三井越后屋”诞生出了“三越”的名号。
高俊与妻子·殊法共有4男4女,共8个孩子。其中,元和8年(1622年)生下的第8子,就是成为“三井家祖”的三井高利。
高俊与妻子·殊法
当时视自己为武士的儿子的高俊根本瞧不上商业那一套,因为在日本,商人和农民地位都比较低。因此,家业全部都靠妻子殊法操持。高俊的这个妻子不简单,她是伊势地区的一家大商人家的千金,对商业精通于心。她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三井家商业的鼻祖,是一位女商业奇才,并抱有坚定的信念,且勤俭持家,三井高利也因此深受到母亲的影响。
宽永12年(1635年),三井高利带着母亲给的10两松阪木棉,前往江户(今东京)。当时高利14岁,而高利在江户创设“越后屋”是38年后的事儿了。
初期创业
1673年(延宝元年),三井高利创立了越后屋三井绸缎店(三越)。高利也将自己的商业据点从松阪转移到了江户。
下图为三井家的门帘印,圆形中有口井,里面有数字三。表示天地人。
后来,高利又在京都的室町通创设了京都绸缎店,在京都和大阪也开设了钱庄。吴服的销售采取上门推销的方式,并以一反(布匹的单位,1反约等于992㎡)为单位进行销售,货款以赊销的方式结算。
这推翻了当时的商业销售方法,在“预售店”和“无现金折扣”(定价销售)之后,三越又拓展到了幕府的公款汇兑业务,成为一家成功的兑换商。三井家也成为幕府御用商人,并一跃成为屈指可数的豪商。
之后,三井虽然不是幕府的全面御用商,但与幕府的关系在初期的经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通过公款汇兑与幕藩体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明治维新时期的三井家
明治维新后,三井家凭借萨长主导的明治政府请求出资的机会,巩固了政商联合的基础。经过幕府末期和维新时期,日本明治新政府已经离不开三井财阀了。
在明治维新后的中央集权政策下,明治政府任命三井家为御用商家,也是由于在经济相关官厅未整备的条件下,为弥补经济政策技术上的不足,政府才对三井这个巨商寄予了期待。1872年(明治5年),越后屋绸缎店与三井的主流业务分离出来,并在1876年(明治9年)创立了三井银行。
同年,以井上馨和益田孝设立的商社先收公司解散为契机,益田又创立了三井物产公司,并与三井组内的商事组织三井组的国产方进行了合并。政府从1880年(明治13年)左右开始将官营工厂以低价方式转卖给了三井和三菱等财阀,使得日本纺织业等产业因此变得繁盛,同时财阀们担负了起日本的产业革命。
1871年(明治4年)6月,三井八郎右卫门被任命为“新货币发行汇率御用”。那项业务是收取金银的地金,交换新货币,将收到的地金送到造币局。离开小野组、岛田组接受政府命令的三井组于1872年(明治5年)4月在东京、大阪、京都、横滨、神户、松坂、函馆的七个城市设立了御用所。
三井财阀正式形成
三井的转机发生在明治14年政变中下野的山阳铁路社长,中上川彦次郎和益田孝担任三井元方董事的时候。相对于商业派的益田孝,而倡导工业派的中上川彦次郎让众多庆应义塾毕业生进入公司,并推进了三井的工业化转型。紧接着,为了解三井银行的不良债务问题,三井又开始考虑重新修建私营铁路的经营意愿。
三井家族
1893年(明治26年)又设立了三井矿山,至此形成了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矿山的御三家体制(三井本家控制)。
1895年(明治28年)三井工业部的直系旗下已经发展到了涉及矿业、制丝等7个部门。
在1909年(明治42年),三井确立了以控股公司・三井合名公司为顶点的统合体制。这是以团琢磨(主席)、朝吹英二・波多野承五郎・有贺长文・小室三吉以及三井家的三井高泰(守之助)这5位参事组成的合议制运营体制。此外,三井还将旗下的核心企业从有限公司转移到了股份公司中。
大元方的印章箱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三井财阀的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特别是以三井物产和三井矿山为主,三井顺理成章地进军造船、钢铁、煤炭化学工业等重化学工业领域;以三井银行为主,还拓展了信托、生命保险、损害保险等金融领域,产业也由此变得更加多样化。
三井财阀先于其他财阀,于1909年(明治42年)确立了以三井合名公司为顶点的统合体制。当时多数财阀将总公司作为合资公司,将旗下的各项事业作为股份公司,组成金字塔型的形式。随着生产的增长,贸易的发展,旗下商社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当时三井物产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5亿4000万日元。
1911年,三井又获得桦太国有林的砍伐权,并在1914年开始了造纸工业。
1915年(大正4年),三井借着日本政府与中国袁世凯政府签订的的二十一条要求为契机,进入中国发展。并以日本兴业银行为主,提供了约2.5亿日元的对中国贷款,对外贷款总额达11亿日元。此外,当时的三井造船还引进了日本第一艘柴油船·赤城丸等。通过与这些海洋国家和贸易协作效应,三井一跃成为日本最大的财阀。
1927年(昭和2年)昭和恐慌时期爆发的批判财阀的活动,矛头也指向了已是日本最大的财阀——三井财阀。同年3月5日,团琢磨(5位参事合议制的主席)被日本右翼团体血盟团的团员暗杀在三井银行总店门前。(史称血盟团暗杀事件)
血盟团事件是日本右翼团体血盟团计划实施的一系列暗杀事件。血盟团是由自称日莲宗僧侣的国家革新主义者井上日召组织的右翼团体。最终被井上盯上的团琢磨,被血盟团员菱沼五郎暗杀在了三井银行总馆门前。
被暗杀原因至今是个谜,据说是由于三井财阀通过美元买入投资提高了利润,才引起了右翼的不满。顺带一提,菱沼五郎出狱后改名为小旗五朗,并成为一名成功的政治家。
在批判攻击财阀的风暴中,三井进行了政策调整。身为三井总舵主的户主三井高栋和益田孝协商,指定三井合名的理事池田成彬为第一任常务理事,让其就任总帅。池田随后说服了11家三井家成员,成立了财团法人三井报恩会,并提出采用退休制度等,实行大胆的财阀转向政策。
池田成彬
1928年(昭和3年)左右,三井进一步加强了在日本的产业控制,并将三井系各公司分为直系公司和旁系公司。
之后由于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也转入了战时体制,当时对财阀的批评和攻击逐渐减弱,三井财阀也成为战时经济体制的有力支柱。另外,财阀们即送人又送钱,向政界输送了很多干部,三井财阀向立宪政友会、三菱财阀向立宪民政党还筹措了大量资金。
当时的三井化学专用铁路线
三井于1933年(昭和8年)开始,分别设立了东洋高压日满铝,投资曹达,扩大了化学工业。此外还新设了石川岛涡轮·玉造船厂(之后的三井造船),开始致力于机械工业。这证明三井已从益田孝以来的商业化路线转向工业化路线发展。
池田成彬引退后,三井总两家户主三井高公和首席常务理事南条金雄于1940年(昭和15年),三井物产吸收合并了三井合名公司,并从三井物产中分离出来。到了1944年三井总公司正式成立。
二战时被日本军政府裹挟
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随着日本军费的暴涨,引发军需业的旺盛需求,这也成为重化学工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日产、日氮、昭和电工等新兴企业积极进军中国。
战争期间,三井被日本政府要求进行战争合作,于是三井在南条金雄(三井合名的理事)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协同国家合作政策,形成军需生产为主的煤炭和金属矿业的开采。当时日本全国三井矿山的煤炭产量从13%上升到接近20%。金属部门除了矿业外,还在朝鲜的义州设立矿山、本州设立日本锌矿。
为了以铝为原料生产飞机,1941年(昭和16年),将三井矿山旗下的东洋铝和日曹系的西鲜化学结合起来成立的东洋轻金属(后来的三井轻金属)在朝鲜的杨市建设了铝精炼厂。
三井造船所与强征的朝鲜人
1942年(昭和17年),三井收购了昭和飞机平壤工厂,作为在朝鲜的飞机制造所。
三井矿山和物产一样,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进入了伪满洲国、中国南方的日军占领地区等地,并开始经营各种事业。在中国南方的占领区,根据陆军次官的通牒,三井被命令在菲律宾、苏门答腊、佛印(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爪哇等地的矿山、煤矿、精炼厂进行强制经营合作。但这些投资由于战败而化为泡影。
这期间所涉及的产业有:
•满洲合成燃料-资本金5000万日元、1937年(昭和12年)-满洲国、三井物产、三井合名等共同出资。
•热河矿山-资本金100万日元、1937年(昭和12年)-与满洲国共同出资。开采、冶炼铜、锌、铅。
•三宝矿业-资本金100万日元、1939年(昭和14年)-主要是煤炭。
•天宝矿业-资本金350万日元、1938年(昭和13年)-1940年(昭和15年)开始经营三井矿山。锌矿开采。
•中兴煤矿-1939年(昭和14年)山西省当地日军接到管理命令,之后成为公司。
•准南煤矿-1938年(昭和13年)安徽省日军下令恢复被破坏的煤矿,与中国三菱共同经营。1939年(昭和14年)成为资本金1500万日元的公司。三井矿山持股20%,三菱持股13%。
三井财阀解体
二战后,GHQ(驻日盟军总司令部)把日本的大财阀看做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为防止军国主义在抬头,同时为了追求日本经济的自由竞争化,于1946年(昭和21年)9月,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旧中岛飞机都指定为寡头公司。
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法律,分别是《独占禁止法》和《过度经济力集中排除法》用来整治垄断企业。因此,三井、三菱等的核心企业,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都因财阀解体而解散。
GHQ收缴财阀的资料
二战后的三井财阀转向集团化改造
二战后,随着财阀的解体,原本被禁止使用的财阀商号通过争取才得以保全。
当时被禁止使用的财阀商号
战后,日本经团联(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简称,是以日本代表性的大企业的利益团体,也被称为财界的“总本山”)的诞生,经济界也转向了总主流体制(大企业抱团体制)。战前以旧三井财阀为轴心的保守派为主流、以稳重的大企业为中心,都与旧经团联的重要职位正·副会长没有联名。泡沫经济后,新诞生的经团联也有丰田汽车、NTT、松下等新的企业加入。战前致力于旧日经连的旧三菱财阀的企业也开始活跃起来。
这一时期,和其他财阀一样,“三井集团”也进行了集团化改造,如三井物产解体、第一银行从帝国银行分离等。被解体后的三井财阀实力大大减弱。但三井财阀系的企业依然囊括了众多领域的各个企业,就如文章开头所列的那些企业。他们都作为“同宗同源”的企业,依然都在为背后隐藏的“大帝国”所努力着。
三井财阀的发展历程
1872年
三井高利创立的“三井越后屋绸缎店(三越)”被分割,成立了金融业,三井组。
1876年
三井银行(现三井住友银行)、原三井不动产成立,这是三井财阀御三家中的2家企业成立,形成了三井财阀的骨骼、主动脉和血液。
1893年
“三井财阀”的心脏诞生,即三井家族会和三井元方设立。“三井家族同族会”是三井家最高决议机构。“三井元方”是指由家族统括的体系,通过三井组改组而成的组织,并进行全事业的业务。
1896年
三井商店理事会成立。“三井商店理事会”是总括决议机关。
1909年
设立“三井合名公司”。“三井合名公司”是由“三井元方”改组而成的公司。
由于这个“三井合名公司”的成立,“三井财阀”也初步完成。
1932年
血盟团事件发生
1940年
三井合名公司与三井物产合并。实际主导权是被称为“三井总元方”的财阀议长所掌控。
1944年
成立三井总公司。
1945年
因GHQ(驻日盟军总司令)的统治,刚刚成立的三井总公司被要求解体。
1946年
三井本社召开股东大会宣布正式解散。三井家失去了三井财阀的经营权。
1947年
旧三井物产解散。同年12月,根据《过度经济力排除法》的施行,旗下的王子制纸、三井矿山、东京芝浦电气、大日本麦酒都被分割。
1948年
帝国银行剥离出了第一银行。
1954年
帝国银行改名三井银行。
1970年
三井的众多企业资助大阪世博会,并出馆展出。
2001年
樱花银行与住友银行合并,改名三井住友银行。
现在的三井家
财阀解体后,虽然企业被分割,但身处各个领域的三井人也依然为了家族而活跃着。
“组织的三菱、集结的住友、人的三井”
这是指岩崎家的同族主义很强的三菱财阀,三井人才辈出,当时不仅给倒幕派的西乡隆盛提供资金,还提供了有才能的人才,像被称为“大番头”(总支配人的意思)的井上馨等有才能的人。因此称为“组织的三菱、人的三井”。
另外,相对于三菱的“独裁政治”、和后世的住友的“集结的住友”,三井被称为“番头政治”。这充分说明了对三菱、住友和三井财阀各具特色。而三井财阀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管理层中有很多个性、能力很强的人物。
三井与中国
早在九一八事变期间,带领三井物产的山本条太郎,就积极地在中国大陆扩大事业,如在九一八事变时向张学良对军兜售盐,向上海事变时的中国・一九路军推销铁丝网,并以此为开端对中国革命进行援助,并向中国东北进军,扩大商权。
在二战前中期,三井以扩大商品出口和获得市场控制圈为目的,三井物产与国家政策一体化,展开了帝国主义的进军。三井通过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等进军中国。其中还有一个收购伪满国计划。这个计划是和三井物产上海分店的交易相关联。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流亡美国的孙中山先生就任总统,并向三井提出申请提供革命军的军费。当时第一次革命的直接动机是,
邮政部尚书盛宣怀的铁路国有化方案。此时,三井向日本兴业银行借入统一轨条所需的资料,并向融资的汉阳制铁所提供该资料。
三井以大治铁矿、汉阳钢铁、煤矿联合公司的日中共同经营为条件,接受了巨额贷款。在签订该贷款合同的同时,约定“中华民国政府在将来许可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矿山、铁路、电气等业务时,如果在同等条件下,许可三井物产株式会社获得合同业务”,并交换了契约书。但不久后孙中山退位,这个贷款只实行了一部分,而作为中国通的三一边援助中国革命,一边谋求扩张商业版图。
旧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大楼
1913年(大正2年)夏天,孙中山发动第二革命后,森恪(日本政治家,侵华战争的积极推动者)看到革命军资金筹措困难,就以两个师的武器和2000万日元的现金为条件,提出了收购伪满洲的交涉。革命结束后,由于孙中山的去世而没能实现。
但不管怎样,时至今日,在日本经济中,三井集团依然扮演着产业领头羊的角色。
2023-12-08 18:26:36
2023-12-08 18:24:21
2023-12-08 18:22:06
2023-12-08 18:19:51
2023-12-08 18:17:37
2023-12-08 18:15:22
2023-12-08 12:17:29
2023-12-08 12:15:14
2023-12-08 12:12:59
2023-12-08 12:10:44
2023-12-08 12:08:29
2023-12-08 12:06:14
2023-12-08 12:03:59
2023-12-08 12:01:44
2023-12-08 11:59:30
2023-12-08 11:57:15
2023-12-08 00:45:21
2023-12-08 00:43:07
2023-12-08 00:40:52
2023-12-08 00: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