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童年记忆《神厨小福贵》的结局有多惨,你知道吗
2025-03-06 08:50:45
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吗- 《我在底层的生活》 为你揭秘
《我在底层的生活》是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的一部纪实作品,也就是现在流行的非虚构文学。
作品描写的是在美国劳动力很紧俏的1999至2000年间,57岁的专栏作家离开社会福利保障,独自进入劳动力市场,到美国三个不同的城市做女服务生、保洁员、服务员等非技能岗位底层生存体验故事。
这是一部读来辛酸又有趣的“卧底”纪实作品,一部探讨“穷忙族”生存困境的经典著作。
作家历尽千辛万苦,甚至同时干两份工作,都不能应对最差的住房条件所要付出的房租(汽车旅馆)、起码的吃喝、最节省的社交(根本没有时间社交也没有钱社交)、日常生活费用。
作家认为:一个单身的、身体健康的、拥有一辆工作汽车的人,靠他的艰辛努力尚不能养活自己,何况社会那些连自行车都没有,依靠公共交通出行的底层劳动者!
芭芭拉·艾伦瑞克
作家列举出了每次工作的收支明细,其中一次是这样的:
我每月挣1039美元,在食品、煤气、化妆品、洗衣、电话及其他公用事业上大约花掉517美元。但房租才是真正的大户。如果我的房租一直保持在500美元的话,我将能够支付下去,并有22美元的节余(这还比月初我口袋中的钱少78美元。),但如果把目前这份工作坚持下去,我就会因为身体劳累而支付医疗和药费,真正的入不敷出了。如果想住得稍好一点,那就得打两份工才行,但是,我同一天内绝对无法从事两份都是体力劳动的工作。
因此,作家得出结论:这个社会肯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非常大的问题。这不需要任何经济学知识,就能看出是因为工资太低而房租太高。
作家说:房租问题对于非经济学家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即使对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低工资工人来说也容易理解:那就是市场。当富人与穷人在公开市场上抢夺房屋时,穷人是没有机会的。
20年前的美国如此,对于现在的我们,何尝又不是如此!
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口红利在减少,劳动力紧缺也困扰着企业,到处都是招工难、招人难的呼声。
虽然智能化、信息化可以解决一部分企业的问题,但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还需时日的企业、大量的服务性企业,还是需要大批体力劳动者的。
可是,我们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与房租、房贷支出相比,不比20年前的美国情况好多少。
一二线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实际,是典型的房租、房贷占收入比例很大,根本不用比较,年轻人仅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买不起房。 仅拿五六线中小城市来分析吧。
1、从中小城市容纳了大多数就业人员的服务业角度看
这些底层劳动者收入偏低,比如超市、家政服务员等,平均收入也就在2000元左右,高的不超过3000元。
因为这些工作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和技能,因此,大都是没有多少技能的初高中毕业生,或者没有多少文化的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妈在做。
但是,这个城市目前房屋整租平均价格在1000至2000元之间,房租水平就超过收入的一半以上了。如果这部分人一直打工,一直只有这个工资水平,他们谁能攒够钱买房呢?当这些收入人群到老之将至,或者身体有病了,不能持续工作了,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
2、从中小城市中的“高收入”群体角度来看
那些有技能、有学历、有专业的大学及其以上学历的技能人员,他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假设他们平均工资水平为5000元左右,虽然很多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按照中小城市目前房价水平,一套房至少在60至100万元左右,这一类“高收入”人群如果要买房,按最低三层首付、贷款最长30年计算,月供也需要2500元至4000余元的样子,至少占到收入的一半及以上了。
因此,在支出与收入倒挂的情况下,不得不让人怀疑:怎么会“越工作越贫穷”呢?“努力工作就能改善生活”是否已经沦为一句谎言呢?
(本文来自作者本人微信公从号原创,作者:追梦故事2019,又名追梦故事、静娴2019,007不出局182班学员,追梦的60后,喜欢写情感文和非虚构旅游文,欢迎交流!)
2025-03-06 08:50:45
2025-03-06 08:48:30
2025-03-06 08:46:16
2025-03-06 08:44:00
2025-03-06 08:41:46
2025-03-06 08:39:31
2025-03-06 08:37:16
2025-03-06 08:35:01
2025-03-06 08:32:46
2025-03-05 20:41:45
2025-03-05 20:39:30
2025-03-05 20:37:15
2025-03-05 20:35:01
2025-03-05 20:32:46
2025-03-05 20:30:31
2025-03-05 20:28:16
2025-03-05 20:26:02
2025-03-05 20:23:47
2025-03-05 20:21:32
2025-03-05 04: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