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花开时间表!太珍贵了,收藏!
2025-04-25 07:28:00
《兔耳袋狸》:聊一聊那些你不知道的有趣有颜值小动物
《兔耳袋狸》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动画短片,豆瓣评分高达8.3分,获得了201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的提名。该短片仅8分钟的时间,全场虽然没有任何对白,却让人感觉到无限的温暖。
《袋耳袋狸》讲述了:在一望无际的澳洲荒原上,一只兔耳袋狸无意中捡了一只白鹭的雏鸟,带着白鹭躲避各种各样的天敌和自然灾害,经历多种磨难,最后和白鹭幸福的成长下去的故事。短片跌宕起伏,情节紧凑,让大家见证了它们友谊的可贵。
短片中出现了十几种动物,仿佛一部“动物总动员”,但是细细观察,这些动物可比你想象中的“有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动物吧。
兔耳袋狸
兔耳袋狸生活在具有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美誉的澳大利亚,是当地的特有生物,因为耳朵像兔子而得名。
它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动物,一般体长55厘米,尾长23厘米;体重0.8-2.5千克,甚至还没有一个新生婴儿那么大。
婴儿身高体重参照表
在20世纪初,兔耳袋狸在整个澳大利亚南部分布很普遍,曾经有6个亚种。但是截止到2012年,经普查核实仅存一个物种,数量十分稀少。现在已经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兔耳袋狸主要分布于在西澳大利亚和北领地之间的边界地区,以及昆士兰州的西南部一些干旱地区的孤立片状草丛中。
兔耳袋狸分布图
早在2011年,澳大利亚政府就开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兔耳袋狸的措施,还推出了兔耳袋狸”纪念银币,该币为澳大利亚法定货币。
纪念币正面图案是伊丽莎白女王的肖像,背面图案是一只蹲坐在草丛中的兔耳袋狸,右上角印着“Australian Bilby”(澳大利亚兔耳袋狸)字样。
纪念币
2013年,兔耳袋狸玩具曾作为澳大利亚臣民的献礼送给了英国王室的新宝宝——威廉王子及凯特王妃的首个孩子,并以小王子的名字“乔治”命名悉尼动物园的兔耳袋狸展馆。作为回礼,英国王室向塔龙加动物园拨款1万澳元(约合5.68万元人民币),资助保护兔耳袋狸研究计划。
在短片中,最初的兔耳袋狸禁止白鹭的雏鸟跟着自己,还用脚画了一条“三八线”,事实上这是非常符合兔耳袋狸的生活习性的——它生性不善结群,过着孤独的生活。
兔耳袋狸还有很多“奇怪”的生活习性,例如它们几乎不喝水,主要从食物中获取水分。
这就是短片中最初“自私胆小孤独行者”,最后“勇敢聪明超级英雄”的兔耳袋狸,你喜欢吗?
剧照
接下来我们看看我们的另一个主角——白鹭。
剧照:白鹭雏鸟
白鹭
著名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包含了该部短片的另一个主角——白鹭。澳大利亚的白鹭属于中白鹭澳洲亚种,主要分布在印尼东部至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白鹭分布范围较广,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但由于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易被非法人士猎杀,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
白鹭分布图
白鹭常常三五成群的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晚上在栖息地甚至可以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
白鹭喜欢集群,兔耳袋狸是孤独行者;白鹭习性大胆,兔耳袋狸胆小。
按照人类的标准,它们怎么看都不像是可以成为朋友的人,可是有的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怪。白鹭和兔耳袋狸的友谊感动了无数观众。
最初,兔耳袋狸遇到白鹭雏鸟的时候,出于同情,把自己最爱吃的红色果实送给了白鹭雏鸟一个。
剧照
短片的结尾,白鹭长大了,它给兔耳袋狸带回来很多红色的果实。在堆满红色果实的悬崖旁,兔耳袋狸和白鹭陪伴着彼此温暖谢幕。
剧照
这也是最能触动人心的:你护我长大,等我长大后,换我来保护你。“真正的友谊就像磷火,当四周漆黑之际仍然发出光芒。
事实上,白鹭基本是不吃这种果实的,它主要以鱼、虾、蛙、蝗虫、蝼蛄等水生和陆生昆虫及昆虫幼虫以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极少吃植物性的食物。
是不是有点类似于我们人类的:你爱吃的,我都陪你吃;你爱玩的,我都陪你玩;陪伴,是世间最长情的告白。
说完了主角,再来看看短片中的“反派人物”吧。
剧照
短片中出现的第一个“凶残的”动物就是蜥蜴,它追着兔耳袋狸一路狂奔,后来又想要吃掉白鹭的雏鸟,出现在短片中的极有可能就是澳洲伞蜥的简笔画。
澳洲伞蜥是澳洲最具代表性的蜥蜴之一,主要分布在澳洲北部、东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这是一种具有树栖性的蜥蜴,生性较为胆小且显神经质 ,遭受攻击时会逃回到树上。
在平地奔跑时会将前半部身体悬空,只以后肢快速奔跑,看起来和人踏单车一样,所以澳洲伞蜥又叫单车蜥(Bicycle Lizard)。
伞蜥
虽然比较胆小,但是澳洲伞蜥体型巨大,体长可达60~90厘米,比兔耳袋狸大上一两倍。当澳洲伞蜥受到威胁或者捕猎时,会在瞬间竖起巨大的伞状斗篷 (并伴随著身体姿势及张开嘴巴)。
伞蜥食量巨大,主要以肉食为主。兔耳袋狸害怕伞蜥,疯狂奔跑也是情有可原了。
除了澳洲伞蜥蜴,澳洲还有一种典型的蜥蜴——澳洲魔蜥。
澳洲魔蜥个性十分温驯,行动迟缓,因为全身布满又硬又长的棘刺而得名。
它只靠吃蚂蚁维生,一餐可以吃掉上千只蚂蚁。所以划重点:追击兔耳袋狸的不可能是澳洲魔蜥,因为魔蜥只吃蚂蚁,不吃其他动物。
并且,魔蜥全长不超过手掌,从比例尺来看,短片中的蜥蜴比兔耳袋狸还要大很多,短片中的蜥蜴更不可能是魔蜥了——这个“锅”,魔蜥不背。
蜥蜴的种类繁多,形态特征有较大差异,澳大利亚的蜥蜴种类就有很多,不再一一探讨了。
除了蜥蜴追击兔耳袋狸外,短片中还出现了带着杀气的狐狸。但事实上,在狐狸被引进澳大利亚用于控制兔子数量之前,澳大利亚是没有狐狸的,被引进来的狐狸是狐狸众多种类中的赤狐。
剧照
目前,狐狸在澳大利亚城市十分常见。据数据显示,在悉尼东区大约每10平方米就生活着1只狐狸。 事实上,澳大利亚本来没有狐狸,狐狸是澳大利亚政府引进来消灭泛滥成灾的兔子的。
让人惊讶的是,澳大利亚本来也是没有兔子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788年,英国著名的第一舰队登陆澳大利亚,带去了用作食物的兔子,为了消磨时间,舰队上的人把兔子放到野外乱跑作为猎物玩耍。
后来英国人托马斯·奥斯汀为了方便狩猎,又要求自己的侄子寄几只灰家兔到澳大利亚。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澳大利亚地形平坦,气候宜人,草类旺盛……兔子的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到1950年前后,据官网报告:澳大利亚的兔子收敛就达到了6亿多只,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
泛滥成灾的兔子
尝试了病毒等各种措施都见效甚微后,澳大利亚政府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引进的是赤狐。)
赤狐
作为狐属下的一支,赤狐有多达四十七个亚种,生存能力极强。
赤狐分布图
兔子奔跑速度快,比较狡黠,赤狐追击兔子时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于是,赤狐将猎食目标转向了当地的其他动物,比如羊羔、蓝企鹅、袋狸等其他速度较慢的小动物。
让人气愤的是,赤狐不仅是捕食者,还是个“杀过者”。
“杀过行为”是指一些凶残的肉食性动物在捕猎时的一种奇怪行为,即一次杀死远远超过自己食量的猎物。
一般来说,动物捕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食物需要,而“杀过行为”明显违背了这一法则。科学家研究发现,很多赤狐都存在着“杀过行为”。
赤狐的繁殖能力强,数量巨大,在“杀过行为”中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澳大利亚20种野生动物灭绝,43种动物濒临消亡。而且,狐狸还掠食刚出生的小羊羔,每年对澳大利亚的畜牧业造成上亿美元的损失。
为了尽快减少赤狐数量,澳大利亚政府用给予高额奖金的方式鼓励人们捕杀狐狸,但是效果也并没有十分显著。
因此,兔耳袋狸在澳大利亚遇到赤狐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与遇到赤狐的概率相比,有一些敌人和兔耳袋狸遇到的概率可就非常小了,例如食人鱼,可能百年也不一定见到一次呢。
剧照
食人鱼以凶猛闻名,俗称“水中狼族”,一口就可以咬下16立方厘米的肉,成群的食人鱼常将误入水中的动物甚至人类在短时间吃掉。
2013年圣诞节,在阿根廷的巴拉那河发生了60余人在游泳时遭到食人鱼攻击的事件,大多数人身上都被咬出深深的伤口,一名7岁女童的指头甚至被生生咬掉。
2015年3月,秘鲁一位11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掉进一个养殖食人鱼的池塘,结果几分钟就被食人鱼啃食殆尽,男孩被打捞上来时只剩骸骨。
假设兔耳袋狸和白鹭遇到食人鱼时,迅速逃跑自然是最明智之举。不过,食人鱼有一种独特的禀性——食人鱼在成群结队时凶狠无比,但在单独行动时是十分胆小的。家养的食人鱼,在主人伸出手指时都会瑟瑟发抖的躲在角落。
据生物学家统计,已发现的食人鱼有30多种,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加勒比海南岸至阿根廷北部的国家曾出现过食人鱼的踪迹。
也就是说,食人鱼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山以东至巴西平原的河流中(归属于亚马逊河流域),生活在阿根廷,巴西,圭亚那沿岸河流发现。
这就意味着:食人鱼出没的地区并没有包含澳大利亚。所以,兔耳袋狸和白鹭遇到食人鱼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在兔耳袋狸和白鹭“逃亡”的过程中,除了蜥蜴,狐狸,食人鱼,还遇到了甲壳虫,蝎子,响尾蛇,鳄鱼,鲨鱼,老鹰,刺猬,鸵鸟,毒蜘蛛……这些动物各有各的“厉害”之处,想要了解短片中更多动物的绝活吗?且听下回揭秘吧!
剧照
剧照
文中如果有不当之处,欢迎评论区或者私信交流哦。让我们一起探索奇妙的动物世界吧。
2025-04-25 07:28:00
2025-04-25 07:25:45
2025-04-25 07:23:30
2025-04-25 07:21:16
2025-04-24 17:49:21
2025-04-24 17:47:06
2025-04-24 17:44:51
2025-04-24 17:42:36
2025-04-24 17:40:22
2025-04-24 17:38:08
2025-04-24 17:35:52
2025-04-24 17:33:38
2025-04-24 17:31:23
2025-04-24 17:29:08
2025-04-24 11:43:33
2025-04-24 11:41:18
2025-04-24 11:39:03
2025-04-24 11:36:49
2025-04-24 11:34:34
2025-04-24 11:32:19